\n
上個週末把握了最後 1 天的展期去逛了 Affordable Art Fair(AAF)。之前在香港看過 2 個比較大型的藝廊展覽,巴塞爾(Art Basel)和蘇富比的拍賣會,都是瞄準高資產人士或是藝術投資客。AAF 是主打讓大眾也能入手的藝術展覽,現場進駐的作品拍賣標價都在港幣 10 萬以下。雖然現在也還沒到能輕鬆入手的人生階段,不過逛下來很喜歡這個展覽的親民氛圍,就當作去認識、欣賞不同的畫作也很棒。
\n一踏進展場就被明亮的照明還有輕鬆的背景音樂吸引了。逛了幾個展區也能感受到作品和氛圍都比巴塞爾和蘇富比親民許多。看到了不少喜歡且容易共鳴的風格。例如下面這個秘魯畫家 Luis Fuentes 的作品,以大海為主題看了非常心曠神怡:
\n讓我很喜歡的一個點是很多進駐的攤位就有藝術家本人在現場,不論是笑笑地和來欣賞作品的觀眾打招呼,或是對潛在買家熱情地講解作品、創作理念,和去逛美術館看大師名畫的感覺又不太一樣。這些現場互動都特別棒的能量。
\n再次體會到藝術是沒有不會怎麼樣,但有了能讓生活更美好的滋養~
\n這是和同事閒聊中得到的思考。已經聽過不只一個(香港)朋友說,覺得香港很小很無聊,沒什麼事情可以做。其實我在疫情期間也有這樣的想法,有一種被困在一個小小的城市,很多事都不能做的感覺。而到現在邊境開放了,可以旅遊了,我並不覺得香港很無聊,甚至能找到很多活動,主要都是圍繞在藝術相關的興趣-逛展覽、看表演、跳舞(運動)和畫畫課,都能讓休閒生活變得充實,同時精神富養自己的方式。
\n所以我覺得還是和擁有自己認同、喜歡的興趣有很大關係。以興趣做為出發點,能比較容易在外地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對城市的連結。我相信這種感覺很重要,因為最可怕的是我們對周遭的一切感到無趣,這種「和我沒關係」的疏離會容易成為倦怠。這樣的生活成為日復一日的平淡,而少了一些期待,其實回過頭看會蠻可惜的。
\n除此之外,無聊或許也是一個信號,也許是我們可以多給自己找一點機會、變化的提示。其實無聊真的難免,也不需要苛責自己,或是強求一定要把生活過成什麼樣子,畢竟選擇是很多的。
\n我很喜歡在臉書上讀陳雪老師的貼文,樸實的文字是在寫作路上的持續堅持。例如最近看到的這篇關於重複的力量,養成習慣、能力、專業的過程看似無趣又規律,卻會在時間的累積之下給我們豐盛的收穫和回報。我最近新的感悟是,得持續在路上,我們才有機會和更多美好相遇,回頭也才能看到自己的累積。
\n謝謝閱讀到這裡的你,希望新的一週也美好充實!
\nBest,
Ruby
嗨,最近過得好嗎? 上個週末沒有預料到也沒有特別計畫,但是度過了一個很平凡而美好的星期天,我想這樣的日常能一直反覆回味!本來打算就宅在家裡追劇發懶,不過想想還是能趁放假的時候多出門走走,加上也不是一整天都在外面,就是出去逛一下就可以回家休息了。而且從過去的經驗來看,很多正面的生活體驗都是要出門之後才會遇到的。 1展覽|Affordable Art Fair上個週末把握了最後 1 天的展期去逛了 Affordable Art Fair(AAF)。之前在香港看過 2 個比較大型的藝廊展覽,巴塞爾(Art Basel)和蘇富比的拍賣會,都是瞄準高資產人士或是藝術投資客。AAF 是主打讓大眾也能入手的藝術展覽,現場進駐的作品拍賣標價都在港幣 10 萬以下。雖然現在也還沒到能輕鬆入手的人生階段,不過逛下來很喜歡這個展覽的親民氛圍,就當作去認識、欣賞不同的畫作也很棒。 一踏進展場就被明亮的照明還有輕鬆的背景音樂吸引了。逛了幾個展區也能感受到作品和氛圍都比巴塞爾和蘇富比親民許多。看到了不少喜歡且容易共鳴的風格。例如下面這個秘魯畫家 Luis Fuentes 的作品,以大海為主題看了非常心曠神怡: 讓我很喜歡的一個點是很多進駐的攤位就有藝術家本人在現場,不論是笑笑地和來欣賞作品的觀眾打招呼,或是對潛在買家熱情地講解作品、創作理念,和去逛美術館看大師名畫的感覺又不太一樣。這些現場互動都特別棒的能量。 再次體會到藝術是沒有不會怎麼樣,但有了能讓生活更美好的滋養~ 2思考|在小城市裡找到生活的樂趣這是和同事閒聊中得到的思考。已經聽過不只一個(香港)朋友說,覺得香港很小很無聊,沒什麼事情可以做。其實我在疫情期間也有這樣的想法,有一種被困在一個小小的城市,很多事都不能做的感覺。而到現在邊境開放了,可以旅遊了,我並不覺得香港很無聊,甚至能找到很多活動,主要都是圍繞在藝術相關的興趣-逛展覽、看表演、跳舞(運動)和畫畫課,都能讓休閒生活變得充實,同時精神富養自己的方式。 所以我覺得還是和擁有自己認同、喜歡的興趣有很大關係。以興趣做為出發點,能比較容易在外地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對城市的連結。我相信這種感覺很重要,因為最可怕的是我們對周遭的一切感到無趣,這種「和我沒關係」的疏離會容易成為倦怠。這樣的生活成為日復一日的平淡,而少了一些期待,其實回過頭看會蠻可惜的。 除此之外,無聊或許也是一個信號,也許是我們可以多給自己找一點機會、變化的提示。其實無聊真的難免,也不需要苛責自己,或是強求一定要把生活過成什麼樣子,畢竟選擇是很多的。 3寫作|重複的力量我很喜歡在臉書上讀陳雪老師的貼文,樸實的文字是在寫作路上的持續堅持。例如最近看到的這篇關於重複的力量,養成習慣、能力、專業的過程看似無趣又規律,卻會在時間的累積之下給我們豐盛的收穫和回報。我最近新的感悟是,得持續在路上,我們才有機會和更多美好相遇,回頭也才能看到自己的累積。 謝謝閱讀到這裡的你,希望新的一週也美好充實! Best, |
這是我的週記,分享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記錄與體驗✨
嗨,最近過得好嗎? 又一陣子沒有更新電子報,現在的生活圍繞著忙碌的工作、藝文表演的欣賞還有週末畫畫課的練習。有點像是繞了一圈去別的領域(攝影、畫畫)嘗試看看,最近想好好寫字、記錄生活片段的創作慾又回來了:) 圖:過去一個月畫的水彩風景,是釜山的海雲台膠囊小火車(臨摹) 1工作|調適工作壓力,不內耗自己 最近覺得工作壓力有點大,而且是要臨近那種在上一份工作即將要職業倦怠。本來在換工作的時候就沒有期待會一直很順利開心,這次給自己的指標是,我要能照顧好在工作的情緒,在狀況變得更差之前就先警覺到,能把自己拉回來。而我覺得這次好像有做到。主要是有了下面兩個契機: 第一是讀了《與書法相伴的生活》這本書(目前好像沒有出繁體版,實體書在京東買的)。雖然是在講成人學習書法的種種,還是從中得到很多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新視角,兩者是能夠互相影響啟發的。特別是下面幾段話,很能共鳴: 「不設想一種沒有困難的狀態。只要我們在不斷地做事,或者說但凡活著,它就會一直在。所以先接受這件事,至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,就不會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大驚失色,或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上了。」...
嗨,最近過得好嗎? 本來這篇是上個週末就要發出的, 不過 10月基本上陷入了工作地獄,週末也會撥來加班一下,剩下的時間就盡力休息。 1Podcast・第一次訪談經驗 第一次上別人的 Podcast 訪談,沒想到就是一直都有在追蹤的職涯品牌 BetweenGos!因為之前買過他們的《優勢思維》第 1 版線上課,也在部落格上寫了課程心得而被看到。這集主要是在談我 2 年決定給自己一段職涯的 gap year,最後轉職到現在職位的心路歷程,並搭配當時如何把上課的內容應用在這段求職的過程。 連結:【誰的職涯不迷網 #14】我能 gap year 嗎?休息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的腳步? 我覺得是否要 gap year 每個人的考量都會有所不同,我也不是鼓勵要馬上離職,而是可以去思考看看我們希望在工作中擁有什麼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?我們想和工作維持什麼樣的關係?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自己去定義的,也是我現在依然在思考、持續調整的方向。 這段 Podcast...
嗨,最近兩週過得好嗎? 這個週末提早開始了秋蟹宴,果然有朋友一起弄髒雙手吃蟹肉還是比較有幹勁的哈哈。剛好也為一個滿三十而立的朋友慶生,聽他分享的 30 歲感言—— 對現在生活型態的感恩,能體驗年紀和經驗增長的感覺,開始累積經濟能力但還沒有開始家庭責任的自由,感受到對未來的正向態度。 圖:香甜肥美的大閘蟹 1文章・入門劇場攝影的心得 從 9 月開始帶著相機進劇場,拍我看到的音樂會還有舞蹈表演的謝幕。隨著看的演出越多,那種想要記錄當下畫面的心情也更加強烈,也終於決定踏入攝影這個大(錢)坑。目前的感受是非常滿足,不僅是被動體驗,也能在演出結束後主動輸出文字和照片的觀後感,形成正向循環。 一開始就對攝影的需求場景非常明確-攝影謝幕為主,生活街拍/旅行為輔,但關於挑哪一個機身和鏡頭依然花了不少時間做功課。在也累積了一些拍照成果後,決定把自己這段學習經驗也總結成一篇文章。或是說,這是我希望當出在做功課時能看到的參考資料。 久違地寫了部落格長文,再度體驗到心流的幸福感。 全文連結:劇場攝影・為了 10 分鐘的謝幕買一台相機,值得嗎? 2新加坡旅行・期待探索但不羨慕遠方 9...